边玉芳教授(北师大)

首页 > 专家论坛 > 边玉芳教授(北师大)
学校搜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课堂示性评价:学生学习评定的新探索

       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新课程评价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目标,这为新课程的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以多元智能理论、元认知理论、智力的动态测量观及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要理论依据,以我国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为政策依据,根据国际教育、教学测量和评价的新趋势,借鉴国内外评价改革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学生学习展示性评定”的研究思路。学习展示性评定是指“通过学生自己给出问题的过程与答案和展示的各种作品来判断和评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学习展示性评定的核心是允许被评估者以各种合适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实力和对课程的理解。近几年来,我们在浙江省的几所中小学开展“学习展示性评定研究”,采用“课堂展示性评定”、“档案袋展示性评定”、“作业展示性评定”、“学习分项评定”等多种措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定。在学习展示性评价中,课堂展示性评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是“课堂展示性评价”的总结。

一、对课堂教学与评价关系的重新认识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
  作为展示性评价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展示性评价,一改以往课堂仅仅发挥教学功能、重视教学功能的单一局面,赋予课堂评价的功能,在评价的同时促进教学。以往课堂教学的情形是教师在演“独角戏”,教师关心的是教学方案和计划的完成,而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传统评价的弊端之一在于没能正确认识课堂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课堂展示性评价提供了课堂这个最大的表现舞台,使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成为可能。课堂展示性评价既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还评价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融评价与学习为一体。可以说这是落实“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方法。

二、课堂展示性评价的主要模式

1.随堂自评的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随堂自评的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随堂自评的课堂教学展示性评价模式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征:(1)随堂自评的课堂展示性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主要来自于具体的课程要求,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些目标既显示了学生发展的方向,也构成了评价的依据,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才能不断反思并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展示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2)随堂自评的课堂教学展示性评价注重的是过程。展示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3)随堂自评的课堂教学展示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4)随堂自评的课堂教学展示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下面以《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的教学为例来说明“随堂自评的课堂展示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掌握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2)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在一题多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3)进行随堂自评的课堂教学展示性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反思能力。
  教学过程:
  (1)引入
  同学们,记得国庆节前夕,咱们全校师生都积极行动,打扮我们的教室,美化咱们的校园!一年级的小朋友当然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一起在剪图片,有苹果呀、梨呀,我一数,苹果正好是8个,梨呢?都放袋子里了,有几个呢?一年级的小朋友说:你知道苹果和梨一共有几个吗?你会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呢?
  完成《课堂学习自我评价》第一题。在真实的想法后画“√”。① 我不知道怎么办。( )② 我想听老师说。( )③ 我想先听同学说。( )④ 我想自己先想想。( )
  学生用约1分钟的时间轻松完成了这道题。
  设计这道自我评价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真实的课堂学习情景中,面对出现的新问题,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心理状态,不同的选择显示了学生对新问题的不同思维方式。
  (2)展开
  ① 苹果和梨一共有几个呢?学生在独立思考解决办法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学习组长记录了组内同学的讨论结果。
  ②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作汇报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汇报成果。
  ③ 给应用题分类。
  ④ 分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完成《课堂学习自我评价》第二题。在真实的想法后画“√”。① 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② 我有点明白了。( )③ 我能独立解决这样的问题。( )④ 我能自己编制这样的问题。( )
  这四个问题其实是在教学进程中掌握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方式,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调理教学思路。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自己确定努力的目标。
       (3)作业
  ① 两种类型中任选一种,出题,用尽量简单的文字把数量关系写明白。
  ② 把题目让同桌做一做,再相互分析应用题。
  完成《课堂学习自我评价》第三题:试着自己编一道这样的应用题,让同桌做一做,然后相互交流。
  这道自我评价题是一道学习内容的检测题。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检测的机会,激发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有效评估自己的学习表现,促进学生自律学习。
  教师让学生通过互相编题、解题的过程,在课堂上开展交流,鼓励学生通过交流与思考,让新知识在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中,自觉纳入其认知结构,成为有效的知识。
  (4)揭示学习主题:两步计算应用题,课后自我评价
  完成《课堂学习自我评价》第四题。课后反思:① 这节课,我有时思想不集中,浪费了一些时间;(  )② 我不清楚今天学了什么;(  )③ 这些知识我基本上懂了;(  )④ 我能独立解决这类问题;(  )⑤ 我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同学解决这类问题。(  )
  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试图通过有效的反思来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思考,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2.以评启学的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
  针对小学教材中一些诸如收集活动类、调查考察类、观察活动类、实验实践类的课堂教学,我们提出了“课前准备,以评督学——课堂展示,以评促学——综合反馈,以评延学”的以评启学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其操作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
  (1)课前准备,以评督学——先发一张评价表供学生在课外实践时备用,可以是个人调查用的自评表(表格略),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用的互评表(表格略)。当学生拿着这些带有要求的评价表时,就会在课外自觉、主动地去完成调查和收集相关内容的任务,从而达到以评督学的目标。评价表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作课堂交流之用,自主或互评的等级可作单元总评时的参考,也可作为一项考查作业内容存放于学习档案袋中。
  (2)课堂展示,以评促学——为了达到以评促学的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性学习,在展示中相互评价。这一方面能有利于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展示性交流,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3)综合反馈,以评延学——通过课堂展示及在展示过程中激励性评价的恰当运用,能综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无形中找到持续学习的动力,即以评延学。当孩子们在课堂中紧张学习的时候,作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教师,不但要适时引导,更要综合恰当评价。而在展示过程中的学生交互式评价需要学生相互之间的比较,从中找到各自在学习上存在的优点及缺点,在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中,在师生间的合作评价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提高了学习要求,从而达到了以评延学的目标。
3.苏格拉底研讨法式的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
  “苏格拉底研讨法”是近几年在国外广泛使用的质性评价方式,在本研究中我们也采用这一方式作为课堂展示性评价的一种。以前课堂讨论的评分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形成的主观印象的基础上,多数课堂讨论类似于以教师为轴的自行车轮运转。如何评定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促进广大学生间的互动、使讨论成为对学生进行可靠评定的依据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法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困难。
  所谓苏格拉底研讨法是把班级参与(class participation)和课堂讨论(class discussion)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让学生学会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
  采用苏格拉底研讨法,首先要明确讨论所欲达成的目标以及要达成这一目标学生需要表现的能力和特征,然后根据讨论所欲达成的目标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记录研讨过程的记录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要提出一个高质量的起始问题,这一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研讨的质量与进展。一个好的问题往往不期待某单一或最合适的答案与预期反应,而是开放式探索性的,会不断引发对话并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录应当完全客观地反映研讨的进程,因为它是进行评定的客观依据。
  例如:看图作文课《我要找妈妈》
  教学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1)前问题研讨阶段
  ——出示次序打乱的三幅图,请学生观察后排序。
  ——说说你这样排列的原因。
  其他学生以合作的态度参与讨论,并给出以下句型:
  a.我同意(  )的观点,但我想加上另外的原因以说明为什么我认为(  )的观点是正确的。
  (给出另外的原因)
  b.我不同意____的观点,因为____
  (2)问题研讨
  启示问题:“我要找妈妈”是谁说的?
  围绕这一问题,在回答过程中由学生自行提问,自行解决。
  (3)后问题研讨
  按你的理解,以“我要找妈妈”为题写一段话。
  (4)朗读、分享各自写的文章
  根据学生在三个问题研讨阶段的表面,对照事先设计好的评价记录表(表格略),为学生评分。
4.贴近生活的游戏式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
  “游戏式”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的特色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游戏式”评价结合了个人、小组或团体评价的方式,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或其他各种记录方式。
  学生的作品特别是艺术作品不能单纯用“优”、“劣”来评价,对于学生的艺术创造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教师要以一种开放的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和品评,要以不同的衡量尺度评价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式”课堂展示性评价。
  例如可采用“玩具商场购物”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性评价。每位“顾客”(即学生)用购物卡选购自己最喜欢的“泥塑玩具商品”(或其他作品),并且讲一讲喜欢的理由。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是:模拟游戏的方式,用类似展览会的形式,将全班学生的泥塑作品(或其他作品)同时展示出来,使个性差别一目了然。让学生在欣赏和评价的同时,从别人那里吸取好的经验。这样的评价形式强化了开放性的自由活动空间,为每位孩子提供了审美评价的机会和愉悦的成就感。
5.小组合作表演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
  小组合作表演展示性评价模式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小组合作表演展示性评价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小小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特长。
  在该模式中,每一小组的分数就是该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分数。小组合作表演展示性评价模式的主要方法是:(1)8~10人一组,可根据班级人数把全班分为若干组,一般按位置就近分组,也可按成绩搭配。(2)每组确立一名组长,并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好的音乐基础的学生担任,他的职责是给队员分工。(3)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分组比赛的内容、形式及评价标准。(4)分组排练,教师巡视指导。(5)分组表演,成果展示。(6)教师评价,评价从基本功的表现、表情、队形、创意、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最后打分,一般为10分制。

三、课堂展示性评价的策略

1.教师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
  在实施课堂展示性评价之初,学生一般不会很好地评价自己和同伴,可能要更多地依赖教师的评价。在这个阶段,有无教师的指导效果就会不同。教师评价的意义在于激励和校正学生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学会评价活动的方式方法。学生个人评价基本入门后可开始进行集体评价。集体评价的意义在于从集体的舆论中形成和确立评价标准。在评价中教师要让学生首先看到同学的优点和进步,切忌让学生以“法官”、“裁判员”、“审判官”的角色自居,把别人评得体无完肤,或明哲保身、不说真话。
  教师评价、集体评价是形成学生自我评价(独立评价)的基础,刚开始时让学生独立评价有一定的难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辅相成
  各门学科、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各有其学科特点,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在不同的课型中,既可以采用小组评价,也可以采用自我评价。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并举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作为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存在的价值,质性评价揭示了被评估者最生动、最全面的一面,能使评估者发现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量化评价由于具有客观、精确性、标准化、易操作等特点,一直以来备受推崇,是传统评价采用的主要方法,在课堂展示性评价中,我们倡导以质性评价为主,同时,也可根据需要适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两种评价方式的结合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评价是无形的激励,通过实施课堂展示性评价,教师们已认识到教学和评价之间的关系。随着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评促教、评教结合”的思想将会深深扎根于教师的心中。